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

构筑绿色屏障

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再现重峦叠嶂、青山绿水、湖光山色、田园如歌、草长莺飞的秀美风光,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监测与发展动向研究》,优化生态安全格局。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规划,以长江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各类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着力构建长江乌江“两廊”,涪陵外环武陵山—铜矿山、黄草山、东温泉山、雪峰山和城周内环聚云山—大梁山、铁柜山、雨台山—插旗山“两环”,以及各类湖泊、湿地的点状式分布的“两廊、两环、多点”的生态框架,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勘界定标和各类自然保护区规范登记。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求,推进长江干流规划范围内滨水绿地等消落区和生态缓冲带建设,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乌江等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项目。

涪陵区“十四五”生态格局示意图

涪陵区“十四五”生态格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保护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重要山体生态廊道,完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农业生态区等生态保育和建设,加强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改造,强化道路林带、农田林网、江河湖泊岸林等绿化工程建设,推进长江乌江两岸、公路铁路沿线及重要景区可视范围内毁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形成山水相互融合、绿地均衡分布的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5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开展桫椤、珙桐、银杉、尖吻蝮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拯救与救护行动。加快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武陵山片区石漠化治理。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加大长江、乌江、梨香溪、渠溪河等重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建设绿色家园

构建“绿色生活”最美环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居民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着力建设宜居生态新家园。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治理,着力防控风险,建设天蓝气清、水碧河畅、土肥地美的美丽涪陵。持续改善大气环境。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为重点,以深度治理工业污染、统筹控制交通污染、综合防控扬尘污染、有效控制生活污染为手段,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环境保护。重点抓好长江乌江综合整治,完善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深入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补齐城乡污水收集设施短板。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典型地块污染风险实施防控,对受污染土壤开展综合治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强化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开展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专项整治,摸排化解群众投诉热点难点,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实施环境风险防范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电磁辐射安全监管,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着力建设低碳城市。深入推进城市节能,加强城市用电需求侧管理,建立节电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城市建筑节能,以“三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筑。加强交通节能,全面推行电动公交车,完善智能交通体系。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倡导文明用餐,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有效遏制餐饮浪费。增强垃圾减量、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鼓励市民使用节能家电、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探索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推动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实施涪陵区长江中上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长江两岸20万亩柑橘等经济林提升改造。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141万亩、长江防护林建设3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开展农田林网及四旁植树3万亩、低效林改造5万亩。实施金钗堰、水磨滩、石柱槽等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开展涞滩河、龙潭河、袁家溪、后溪河、麻溪河、龙驹河、油江河、斜阳溪、马脚溪、磨盘沟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20公里。生态环境改善提升重点工程。

蓝天工程。完成太极涪陵制药厂退城入园和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体系建设项目。持续实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工业炉窑、锅炉深度治理及改造,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及工地,加大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深入实施生活污染源管控工程、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工程。

碧水工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新(改)建新妙、龙潭等12个建制场镇、蒿枝坝等二三级污水管网工程30公里,改扩建南门山、江东雨污水管网,实现城区雨污分流改造45公里。

宁静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和中心场镇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开展低噪路面改造,在铁路、高速、城市快速道路毗邻小区等环境敏感点设置隔声屏,建设隔离绿化带。

净土工程。实施中化涪陵化工搬迁后区域土壤整治与修复、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工程。

“无废”工程。建设城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大件垃圾处置场。实施年回收铝灰及铝渣、电解槽大修渣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扩建。建成污泥、电子废渣、中药渣等一般工业固废及城市固废处置项目。

资料来源: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绿色产业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低碳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脱硫脱硝、生物燃料、热电冷联产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LED照明设备等产业,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和过剩产能项目。加强项目节能评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形成绿色产业集群。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培育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绿色物流和绿色供应链。加快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的绿色转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清洁生产管理力度,支持企业建设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程项目,优化生产流程,加快建设资源回收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等设施,探索开展中水和雨水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园区内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广能源管理新模式,在重点园区探索开展碳计量、碳监测等工作。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推进废物处理产业化经营,提升固体废物、电子废弃物等循环利用水平。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体系,重点推进白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临港经济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试点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构筑清洁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能源储备体系建设,推进涪陵天然气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建设,确保城乡能源战略供给。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着力优化能源供给,有序推进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加快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形成安全可靠、结构优良、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网络。继续推进焦石页岩气稳产增效工程和场输管网、LNG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进天然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分布式和集中式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屋顶(幕墙)等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实施垃圾焚烧发电和农村大型集中式沼气工程。积极推进氢能综合利用和氢能产业链发展。构建智慧能源系统体系,建设智慧电网、智慧燃气和智慧水务。

能源保障与新能源应用重点项目

能源保障与新能源应用重点项目

能源保障重点项目。实施焦石页岩气扩产增效项目,焦石坝区块、江东区块开发调整,热网供涪陵新区,金子山风电二期、通汇LNG。实施白涛化工园区、临港经济区热电联产示范项目。 

 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区域智慧能源综合管理项目、太阳能利用示范村(乡)工程、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工程、生物质燃气利用工程等。

资料来源: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监察体制和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察制度体系,推进环境监察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大环境信息公开,推行环保公益诉讼,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风险管控、生态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领域。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始终,渗透到企业规划、研发、投入、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共有2711家。而从企业类型占比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为48.60%;民营企业占比为46.20%。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整体来看,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次突然破600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1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由于其他财产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综改等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规模呈有所下降,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了财产保险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2024年03月25日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和国民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我国旅游市场也逐渐回暖,国内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出游人次达到了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会展市场需求回暖,行业迎来全面复苏,且回升趋势强烈,目前中国经贸类展会举办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公关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行业转型阶段,传统公关服务业务逐步减少,新媒体营销等新兴公关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金融信息服务是指向从事金融分析、金融交易、金融决策或者其他金融活动的用户提供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信息和/或者金融数据的服务。从行业壁垒来看,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存在技术和人才壁垒、准入壁垒、用户群体壁垒、品牌壁垒等。

2024年02月28日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我国日用百货行业存在较高品牌及经营管理壁垒 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紧缺

日用百货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商品的品种不分时间季节,是常年销售的商品,而且在商品陈列上也要求要整齐、美观、清洁卫生,如有些液体商品冬季怕冻,必须暖库进行仓贮。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