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有机生鲜乳行业:市场逐步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跨越 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一、行业基本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有机生鲜乳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有机生鲜乳也称有机原料奶,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符合有机生产理念和标准的有机产品,从有机饲料原料的种植和加工、有机原料奶的生产都符合自然、生态、无污染、无添加的有机标准。

有机认证是有机农产品(包括有机原料奶及有机乳制品)的认证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和加快有机产业的发展,保证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有机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有机认证的规定因国家而异,通常包括饲料种植、饲料加工、牧场、奶牛养殖等有机标准。

目前中国及欧盟当前牧场有机认证的主要标准

标准 饲料种植 饲料加工 牧场 奶牛养殖
中国国标 一年生饲料作物的转换期至少为播种前的24个月;饲料中至少应有50%来自本养殖场饲料种植基地或本地区有合作关系的有机生产单元。 饲料加工的有机饲料所占的质量或体积不应少于饲料总量的95%应优先使用有机饲料。当有机饲料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使用常规饲料,其比例应不大于饲料总量的5%,且应优先使用农业来源的。 有机产品生产需要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基地应远离地区、工矿区、交通骨干、工业污染源等。环境空气品质符合GB3095的规定。 奶牛应经过六个月转换期;每头奶牛于室内及室外的活动空间分别为6平方米及4.5平方米。
欧盟标准 一年生饲料作物的转换期至少为播种前的24个月;饲料中至少60%的饲料来源于自己的农场,或本地区其他有机农场生产饲料。 加工饲料干物质的95%以上应由有机农产品构成。 附近不存在任何污染风险。 奶牛应经过至少六个月转换期;每头奶牛于室内及室外的活动区域分别为6平方米及4.5平方米。

资料来源:GB/T19630-2019,欧盟官方公报,观研天下整理

按照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划分标准,有机加工产品分成30个种类,其中有机乳制品分为三大类:液体乳(包括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和发酵乳)、乳粉(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基粉)、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稀奶油、无水奶油、干酪、再制干酪、乳清粉(液)、乳糖、黄油、酪蛋白、乳铁蛋白、乳清蛋白析出液、乳清蛋白粉)。

二、行业供应情况

有机生鲜乳主要包括有机生鲜牛乳、有机生鲜羊乳、有机生鲜骆驼乳。目前市场上的有机生鲜乳主要以有机生鲜牛乳为主。因此本文主要是以有机生鲜牛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奶牛养殖

2016-2019年由于我国对奶牛养殖行业监管力度以及奶制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使得我国奶牛数量呈下降趋势。但2019年之后,随着行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数量逐步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奶牛数量在640万头左右,同比增长3.2%。

2016-2019年由于我国对奶牛养殖行业监管力度以及奶制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使得我国奶牛数量呈下降趋势。但2019年之后,随着行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数量逐步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奶牛数量在640万头左右,同比增长3.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新兴养殖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单产量取得突破。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2年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8.3吨增长到9.2吨。

随着新兴养殖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单产量取得突破。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2年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8.3吨增长到9.2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牛奶产量逐年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牛奶产量达3682.7万吨,同比增长7.1%。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

牛奶产量逐年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牛奶产量达3682.7万吨,同比增长7.1%。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生鲜乳总产量情况

近年凭借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大规模养殖牧场能够以经济的方式量产安全、优质的原料奶。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2012-2016 年我国 500 头以上大规模奶牛养殖占总养殖规模比例由 25.0%提升至 38.5%,2021 年三季度比例达到 55.2%。2021 年三季度泌乳牛群规模大于等于 3000 头的牧场占 8.2%,而其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牛数的 38.4%,排名第一。2022年受益于需求端增长,我国生鲜乳总产量达3,932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6.76%,为历史新高。

近年凭借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大规模养殖牧场能够以经济的方式量产安全、优质的原料奶。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2012-2016 年我国 500 头以上大规模奶牛养殖占总养殖规模比例由 25.0%提升至 38.5%,2021 年三季度比例达到 55.2%。2021 年三季度泌乳牛群规模大于等于 3000 头的牧场占 8.2%,而其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牛数的 38.4%,排名第一。2022年受益于需求端增长,我国生鲜乳总产量达3,932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6.76%,为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情况

近年来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有机生鲜牛乳总产量达154.09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19.55%,占2021年有机动物产品总产量的93.21%。另外2021年我国共有22个省(市、区)开展有机羊的养殖,国内生产、经过认证的有机生鲜羊乳总产量为6.54万吨;国内生产、经过认证的有机生鲜骆驼乳全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量为2.29万吨。

但目前由于较普通原料奶市场,机原料奶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一是普通牧场企业一般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从监管方取得其首个有机牧场认证。为了获取有机认证,牧场需要满足从饲料种植,到饲料生产、牧场环境、牧场设备及管理等全流程有机标准。二是有机原料奶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进入有机原料奶行业需要大额及持续的资本投资。投资包括修建及维护自有有机农场、牧场以及规模化奶牛养殖。根据有机认证相关标准,一年生饲料作物的转换期至少为两年,饲料中 50%-60%的饲料必须源自于自有农场或本地区其他有机农场生产的饲料,奶牛至少经过 6 个月的转换期,转换非有机牧场通常需要 2.5 至 3 年整体转换为有机牧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专业人员。规模化养殖场将产生污水、粪污等污染物,同时动物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规模化养殖场需要采用机械清理方式,对动物粪污定时清理,及时收集,并利用其制作有机肥或制作沼气和沼渣沼液。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团队,因此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综上由于较普通原料奶市场相比,机原料奶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以及当前该市场相对较小,仅有少数几个大型牧场涉足有机原料奶业务,因此使得行业高度集中,2020年行业CR2(优然牧业和中国圣牧)合计约占国内88.8%的市场份额。而由于特色生鲜乳市场规模较小、竞争格局由寡头主导,其定价机制会综合参考优质生鲜乳价格,额外的生产成本以及细分行业自身的供需关系。

三、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乳制品是世界公认的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重要产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食品需求也不断提升,乳制品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15年的21.41千克/人/年增长到2022年的24.36千克/人/年。

乳制品是世界公认的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重要产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食品需求也不断提升,乳制品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15年的21.41千克/人/年增长到2022年的24.36千克/人/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乳制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升高,要求对原料奶的采购和生产进行更严格的质量控制。随着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对乳制品带来的营养和健康需求不断上升,逐步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跨越,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无公害的有机乳制品认可度不断增加。据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有机加工产品总产量为538.7万吨。其中经过认证的有机乳制品总量为104.68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28.8%,占有机加工产品总产量的19.44%,位居加工产品的第二位。

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较低,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短板食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推荐每人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奶类及奶制品。受饮食习惯和消费信心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乳制品的摄入量普遍偏低。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42公斤,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6.0%,亚洲平均水平的45.3%。

乳制品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抓手,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指导文件把提高居民乳制品消费作为居民营养改善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预计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的有机乳制品认可度不断增加,也将为有机原料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运用现代化管理程序及标准化生产过程提供安全优质原料奶的大型牧场预期可取得显著增长,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来有机乳制品消费量所需有机原料奶量稳步增长。有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有机乳制品消费量所需有机原料奶量从513,400吨增至787,000吨,复合年增长率为8.9%。预计随着消费者对有机乳制品的认可不断提升,我国有机生鲜乳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有机乳制品消费量所需有机原料奶量稳步增长。有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有机乳制品消费量所需有机原料奶量从513,400吨增至787,000吨,复合年增长率为8.9%。预计随着消费者对有机乳制品的认可不断提升,我国有机生鲜乳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儿童零食行业:成为大零食市场下新蓝海 但推动国标落地仍是发展迫切需求

我国儿童零食行业:成为大零食市场下新蓝海 但推动国标落地仍是发展迫切需求

到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已超千亿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为1445.70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878.83亿元。

2024年05月18日
我国儿童奶产业链分析:中游品质型消费趋势明显 下游庞大消费群体提供广阔空间

我国儿童奶产业链分析:中游品质型消费趋势明显 下游庞大消费群体提供广阔空间

规模养殖奶牛单牛产奶量明显提升。据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统计,在平均日产奶量方面,2021年规模大于3000头的奶牛场平均日产奶量高达34.8千克,并且其平均体细胞数控制在20.9万个/ml,控制情况最好,其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6%,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05月17日
我国桶装水行业:规模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市场品牌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我国桶装水行业:规模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市场品牌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近年来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消费者对于健康饮用水需求的提升以及高端饮用水市场快速发展等因素推动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从1900亿元增长至2435亿元左右。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燕窝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不断增高

我国燕窝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不断增高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燕窝作为传统养生食品的代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我国燕窝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燕窝市场规模已增长至430亿元,同比增长4.88%。根据预测,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消费潜在空间大 一次性大包装成为产品迭代升级主方向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消费潜在空间大 一次性大包装成为产品迭代升级主方向

近年来我国包装饮用水生产总量呈增长趋势。除2020年生产总量出现短暂回落之外,近两年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包装饮用水生产总量增长至11674.1万吨,较2021年增长2338.64万吨。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依然是“增量蓝海” 但未来发展道阻且长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依然是“增量蓝海” 但未来发展道阻且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21.65亿元,同比下降3.2%。另外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23年新生人口数依旧没有扭转变少的趋势,由此也不难预料这将会进一步压缩婴配粉市场的需求。

2024年05月14日
“刮疯了”!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销售额暴增 供需矛盾激发

“刮疯了”!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销售额暴增 供需矛盾激发

从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乐透数字型、竞猜型、即开型、基诺型彩票销售量分别占彩票销售总量的30.5%、42.5%、20.5%、6.5%。这说明国内彩票市场的多样性,也显示即开型彩票在市场中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液态奶行业:上游牛奶产量稳步提高 中游白奶是市场中最主流产品

我国液态奶行业:上游牛奶产量稳步提高 中游白奶是市场中最主流产品

规模养殖奶牛单牛产奶量明显提升。据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统计,在平均日产奶量方面,2021年规模大于3000头的奶牛场平均日产奶量高达34.8千克,并且其平均体细胞数控制在20.9万个/ml,控制情况最好,其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6%,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