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观赏鱼行业产值、产量及进出口情况 市场比重逐渐提升 国际竞争力仍较弱

观赏鱼主要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观赏鱼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一、行业产业产值

观赏鱼属于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有助于拓展渔业功能、丰富产业形态。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快速发展,成为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农渔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观赏鱼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17.2%,产值为780.57亿元。2021年,我国休闲渔业呈现复苏回暖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产值为805.40亿元(监测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同比增长3.18%,但仍未恢复到2019年943.18亿元的水平。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17.2%,产值为780.57亿元。2021年,我国休闲渔业呈现复苏回暖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产值为805.40亿元(监测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同比增长3.18%,但仍未恢复到2019年943.18亿元的水平。

数据来源:《休闲渔业统计监测调查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在我国休闲渔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观赏鱼养殖和文化欣赏正在逐步迈入大众视野,而随着养殖观赏鱼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休闲渔业市场中占比也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产业产值94.86亿元,占休闲渔业产值的11.78%。

在我国休闲渔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观赏鱼养殖和文化欣赏正在逐步迈入大众视野,而随着养殖观赏鱼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休闲渔业市场中占比也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产业产值94.86亿元,占休闲渔业产值的11.78%。

数据来源:《休闲渔业统计监测调查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淡水观赏鱼仍占绝对优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观赏鱼产业中,淡水观赏鱼产值80.8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6.71%;海水观赏鱼产值13.98亿元,占比只有19.12%。

其中淡水观赏鱼仍占绝对优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观赏鱼产业中,淡水观赏鱼产值80.8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6.71%;海水观赏鱼产值13.98亿元,占比只有19.12%。

数据来源:《休闲渔业统计监测调查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观赏鱼产业集中度较高,形成南北两大主产区。不管是淡水观赏鱼市场还是海水观赏鱼市场,都是广东、山东两省领先优势明显。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观赏鱼产业中,广东和山东观赏鱼产业产值合计占全国总量的53.64%。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观赏鱼产业集中度较高,形成南北两大主产区。不管是淡水观赏鱼市场还是海水观赏鱼市场,都是广东、山东两省领先优势明显。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观赏鱼产业中,广东和山东观赏鱼产业产值合计占全国总量的53.64%。

数据来源:《休闲渔业统计监测调查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我国观赏鱼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观赏鱼养殖行业仍有较大差距。一是长期以来,我国把养殖观赏鱼作为副业,把食用鱼养殖作为主业;二是投入少,配套设施不完善,法律和标准不健全;三是科研起步晚,进展慢,难以在一些高品质的特型、特色、特体、名优种类的培育方面取得进展;四是规范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原产地观赏鱼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才能进一步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与文化财富。

二、行业产量情况

近年来由于一些季节和气候的原因,某些养殖场对观赏鱼过度开发,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导致物种种源逐渐衰弱,使得我国观赏鱼产量呈下降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观赏鱼产量为37.86亿尾,同比2020年下降了14.73%。

近年来由于一些季节和气候的原因,某些养殖场对观赏鱼过度开发,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导致物种种源逐渐衰弱,使得我国观赏鱼产量呈下降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观赏鱼产量为37.86亿尾,同比2020年下降了14.73%。

数据来源:《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江苏、山东与广东是我国观赏鱼产量主要集中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观赏鱼产量为8.22亿尾,排名全国第一;其次为山东与广东,产量为7.57亿尾、3.56亿尾。

目前江苏、山东与广东是我国观赏鱼产量主要集中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观赏鱼产量为8.22亿尾,排名全国第一;其次为山东与广东,产量为7.57亿尾、3.56亿尾。

数据来源:《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是与美国、新加坡不相上下的观赏鱼出口目的国。但近两年出口量有所下降,并于2021年低于进口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进口量为285.69吨,同比增长11.55%,出口量为215.31吨,同比下降35.13%。

我国是与美国、新加坡不相上下的观赏鱼出口目的国。但近两年出口量有所下降,并于2021年低于进口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进口量为285.69吨,同比增长11.55%,出口量为215.31吨,同比下降35.1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进口金额方面,历年来我国观赏鱼进口金额都高于出口金额,可见说明我国的观赏鱼价值在国际上缺少认可,国际竞争力就比较弱。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进口金额为1411.71万美元,同比下降40.14%,出口金额为437.66万美元,同比下降4.69%。

进口金额方面,历年来我国观赏鱼进口金额都高于出口金额,可见说明我国的观赏鱼价值在国际上缺少认可,国际竞争力就比较弱。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观赏鱼进口金额为1411.71万美元,同比下降40.14%,出口金额为437.66万美元,同比下降4.69%。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嘬虾季”来临 我国小龙虾行业供过于求 “龙虾+”多业态成商家生存策略

“嘬虾季”来临 我国小龙虾行业供过于求 “龙虾+”多业态成商家生存策略

消费的高涨也带动产量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约2800万亩,2023年约2900万亩。在产量方面,近年来国内小龙虾年产量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2022年小产量已达约289万吨,同比增长9.76%,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4位,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左右。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花卉有机肥行业:花卉产业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我国花卉有机肥行业:花卉产业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花卉作为愉悦身心的一种装饰品,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到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花卉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有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市场规模达到2291亿元。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苹果行业现状分析:两大优势产区已形成 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我国苹果行业现状分析:两大优势产区已形成 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苹果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其种植面积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苹果种植已形成“黄土高原、环渤海湾”两大优势产区和和黄河故道重要产区以及西南冷凉区、新疆等特色产区。近年来,我国苹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始终保持在2800万亩以上,2022年达到3000万亩,较2021年同比下降4.22%。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辣椒红色素行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辣椒红色素行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辣椒红素行业产量9745吨,估计2023年将达到11937吨左右。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辣椒色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地。

2024年05月09日
我国花生油行业需求拓展受限 市场或将向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花生油行业需求拓展受限 市场或将向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到2023年由于种植收益相较竞争作物出现改善,且产区无极端不利天气,我国花生大幅恢复性增产。例如由于天气条件良好,主产区山东和河南的产量比2022年明显增加,单产为2016年以来最高。根据中国农产品网的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增加至4440千公顷。

2024年05月09日
我国高粱市场供不应求 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呈扩大之势

我国高粱市场供不应求 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呈扩大之势

自2019年起,我国高粱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也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数据显示,其净进口量由2019年的79.09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013.66万吨;贸易逆差额则由2019年的12.31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246.22亿元。

2024年05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