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上半年我国海洋工程行业领先企业海油工程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17.341亿元,按产品分类,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收入占比为61.30%,约为71.93亿元;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收入占比31.86%,约为37.39亿元。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

71.93亿

61.30%

--

--

--

--

--

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

37.39亿

31.86%

--

--

--

--

--

海洋工程非总承包项目收入

7.702亿

6.56%

--

--

--

--

--

其他(补充)

3230

0.28%

2787

100.00%

442.7

100.00%

13.71%

其中:海上安装及海管铺设收入

2.846亿

2.43%

--

--

--

--

--

其中:陆地建造收入

2.241亿

1.91%

--

--

--

--

--

其中:维修收入

2.087亿

1.78%

--

--

--

--

--

其中:设计收入

5293

0.45%

--

--

--

--

--

按产品分类

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

71.93亿

61.30%

--

--

--

--

--

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

37.39亿

31.86%

--

--

--

--

--

海洋工程非总承包项目收入

7.702亿

6.56%

--

--

--

--

--

其他(补充)

3230

0.28%

2787

100.00%

442.7

100.00%

13.71%

其中:海上安装及海管铺设收入

2.846亿

2.43%

--

--

--

--

--

其中:陆地建造收入

2.241亿

1.91%

--

--

--

--

--

其中:维修收入

2.087亿

1.78%

--

--

--

--

--

其中:设计收入

5293

0.45%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197.97亿元,按产品分类,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收入占比为49.26%,约为97.52亿元;按地区分类,国内收入占比73.25%,约为145.0亿元。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海洋工程

117.7亿

59.47%

103.1亿

58.22%

14.63亿

70.07%

12.43%

非海洋工程

80.23亿

40.53%

73.98亿

41.78%

6.250亿

29.93%

7.79%

按产品分类

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

97.52亿

49.26%

--

--

--

--

--

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

82.06亿

41.46%

--

--

--

--

--

海洋工程非总承包项目收入

16.98亿

8.58%

--

--

--

--

--

其他(补充)

1.390亿

0.70%

2837

100.00%

1.106亿

100.00%

79.59%

其中:海上安装及海管铺设收入

11.03亿

5.57%

--

--

--

--

--

其中:维修收入

2.636亿

1.33%

--

--

--

--

--

其中:陆地建造收入

1.860亿

0.94%

--

--

--

--

--

其中:设计收入

1.454亿

0.73%

--

--

--

--

--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45.0亿

73.25%

122.5亿

69.15%

22.55亿

108.00%

15.55%

境外

52.95亿

26.75%

54.62亿

30.85%

-1.670亿

-8.00%

-3.15%

其中:南海

63.08亿

31.87%

50.56亿

28.55%

12.52亿

59.96%

19.85%

其中:渤海

42.02亿

21.23%

34.40亿

19.43%

7.620亿

36.49%

18.13%

其中:LNG陆上建造

34.21亿

17.28%

32.04亿

18.09%

2.170亿

10.39%

6.34%

其中:东海

5.680亿

2.87%

5.450亿

3.08%

2300

1.10%

4.0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二、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

国内惟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工程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商之一。

市场地位

国内惟一的大型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公司,是世界海洋石油工程业界代表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十年来国内各海域百余座海上油气田的工程建设主要由公司实施,在国内具有市场先行者品牌优势和海洋工程总包业务优势,在资金支持、装备发展、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规模优势

总体设计水平已与世界先进的设计水平接轨;在天津塘沽、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拥有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410万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的场地布局;拥有3级动力定位深水铺管船、7500吨起重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专业化海上施工船队,海上安装与铺管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产量稳增长 但市场主要被外企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占据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产量稳增长 但市场主要被外企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占据

燃气轮机具有高效节能、快速启动、可靠性高、环保节能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力、油气等领域,而随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发展,我国燃气轮机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燃气轮机产量为444.12万千瓦,同比增长9.49%;需求量为762.2万千瓦,同比增长12.1%。

2024年06月07日
我国电梯行业: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 上海机电市场销量占比最高

我国电梯行业: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 上海机电市场销量占比最高

电梯是当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勤工具,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电梯需求量增长,这也让电梯产量增加。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我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155.7万台,同比增长3.90%;2024年1-4月我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41.8万台,同比下降6.9%。

2024年06月06日
空心杯电机行业:中国产量占比全球超五成 企业方面仍是外企占据市场主导

空心杯电机行业:中国产量占比全球超五成 企业方面仍是外企占据市场主导

从产量来看,在2022年全球空心杯电机生产中,中国占比最高,为56%;其次是欧洲地区,占比为15%;第三是北美地区,占比为11%。

2024年06月05日
我国换热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竞争较为激烈 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换热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竞争较为激烈 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换热器行业企业注册量众多,截至2024年5月30日我国换热器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787家,其中相关注册量前五的省市为辽宁省、河北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注册量分别为1576家、1692家、2056家、4488家、5124家;占比分别为5.12%、5.50%、6.68%、14.58%、16.64%。

2024年06月04日
我国3D打印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 市场处于竞争型 多家企业全产业链布局

我国3D打印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 市场处于竞争型 多家企业全产业链布局

3D打印行业企业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创想三维和纵维立方两家消费级3D打印机龙头厂商,近几年内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第二梯队包括铂力特、先临三维、光韵达等企业,平均年营收在1-10亿元间;第三梯队包括峰华卓立、极光创新等营收低于1亿元的企业。

2024年06月03日
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第一梯队主要为国际著名企业 本土企业多处第二、三梯队

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第一梯队主要为国际著名企业 本土企业多处第二、三梯队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在工业、建筑、医疗等领域中均有应用,而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增长,产量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空气压缩机产量约为50096.2万台,同比增长2.1%。

2024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