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新型美妆集合店机遇及风险分析:满足年轻群体消费心理 较传统美妆店周转更快

       全国“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

       展望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基本建成。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全面发挥,全国海关一盘棋的垂直管理优势充分彰显,服务大局能力显著增强;海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提升,建成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法治海关建设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开放监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更高水平的智慧海关,研发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全面加强,把关服务水平进入世界海关前列,干部队伍建设能力显著增强。2025年“一带一路”海关国际合作机制>90个,与境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国家(地区)数量15个,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9%,国际卫生港口岸创建数量35个,口岸海关动植物检疫标准化建设覆盖率100%,AEO互认国家(地区)数量≥60个,海关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100%。

“十四五”海关发展主要指标

专栏1“十四五海关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

2025

年均

属性

1.“一带一路海关国际合作机制(个)

53

>90

预期性

2.与境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国家(地区)数量(个)

1

15

预期性

3.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

98

>99

预期性

4.国际卫生港口岸创建数量(个)

35

7

预期性

5.口岸海关动植物检疫标准化建设覆盖率(%

75

100

约束性

6.AEO互认国家(地区)数量(个)

42

≥60

预期性

7.海关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

100

约束性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现代化海关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显示,完善海关税收征管流程,优化税收征管模式,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打击价格低报瞒报、不实贸易等各类逃税涉税违法活动,维护安全公平有序的贸易环境。深入开展税政调研,积极参与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优化非贸渠道税收征管机制,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征管智能化、作业信息化、缴税便利化。深入落实各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原产地管理,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保税、减免税等政策,支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保障和促进产业安全。

专栏2税收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2税收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一)完善税收风险协同防控体系。建立并完善产业、行业、企业和商品四维管理模式,聚焦大税源、高风险商品和企业以及税收政策执行风险防控,持续优化研判机制,防范化解整体性、全局性重大风险,规范排查处置税收风险,统一税收征管执法,推进税收风险源头治理。构建税管局与直属海关互为优势,关税部门与风控、稽查、缉私、监管、企管部门六方协同治理的综合治税新机制。

   (二)深化属地纳税人管理。推动构建新型关企征纳关系。坚持源头规范、分类管理、协同治理,建立属地纳税企业底账和双特台账管理、纳税遵从度评估、涉税化验争议解决等机制,统筹运用正向激励和逆向管控手段,实施差别化纳税信用管理,引导企业守法自律,源头防控税收风险。

   (三)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持续提升关税大数据研发与应用能力,建立大数据应用安全体系下的、符合税收征管特点的数据驱动式征税大数据应用研发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完善税管作业平台功能,建设H2018税收征管平台和属地纳税管理平台,提升税收风险智能化防控水平。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构建完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推动实施智慧口岸精准检疫,筑牢“境外、口岸、境内”三道检疫防线。完善口岸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创新口岸公共卫生制度,优化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模式,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制定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国际卫生机场(海港、陆港)建设,探索建立重大疫情指定口岸和分级建设模式。强化口岸卫生应急建设,完善应急响应指挥体系、工作机制和应对预案,建立现代化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实施应急队伍“在岗-预备-储备”三级管理模式,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深化联防联控常态化运作机制,推动实现联合调查、联合预警、联合管理、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强境外疫情监测,探索建立国际旅行卫生安全保障机制和标准。

专栏3  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专栏3  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一)全球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3D可视化展示平台,建立指标型、事件型传染病风险评估模型。

(二)口岸检疫查验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完善口岸查验和检疫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监控和桌面指挥系统。

(三)强化国境病媒生物监测。建成病媒生物实时监测、远程智能鉴定系统,建立病媒生物标本库和生物信息库,推进病媒生物监测处置平台建设,建成一系统、两库、一平台智慧病媒生物监测体系。

(四)建立特殊物品国家准入评估制度。建立高风险特殊物品国家准入评估制度,推动建立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风险研判机制。

(五)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推动创建国际卫生港。建设国际旅行健康服务网,推动国际旅行医学人才建设。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健全动植检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创新动植物检疫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便利可控集约高效的检疫监管机制、快速有效的重大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应急处置机制。优化动植物检疫作业监管模式,实施更加安全便捷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完善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动态调整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动植物产品检疫准入清单,及时收集发布国外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标准。建成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动植物检疫要求数据库,构建全球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平台,推动开展国际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联合监测。

专栏4动植物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4动植物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一)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体系,加强信息搜集与整理,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建立监测数据库,构建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风险级别判定指标体系及风险预警智能化判定模型。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点数量不少于2万个。

(二)动植物检疫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外来物种信息和口岸截获数据库,建立科学的口岸查验比例和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检疫处理、进境活动物、粮食、种苗等高风险业务监管系统,推进口岸初筛鉴定室建设,实现口岸初筛检查鉴定覆盖率和远程鉴定系统覆盖率达到70%。加强旅客携带物、寄递物等非贸渠道监管,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三)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加强对主要贸易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动植物检疫法规标准的系统收集和研究,建成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检疫要求数据库和我国优势农产品资源数据库。推动建立出口农产品风险分级指标体系。支持水果蔬菜、种苗花卉、水生动物等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

(四)跨境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全球共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多双边合作覆盖率达到8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等国际组织活动参与率不低于60%。完成发展中国家动植物检疫人员技术交流培训项目3-5个。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优化进出口食品源头治理、口岸监管和后续监管等制度设计,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制度体系。健全输华食品准入管理体系,优化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完善进境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审批管理,从源头上保障进口食品安全。优化进出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机制,提升口岸快速反应能力,更加有效处置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完善输华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回顾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与国内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推动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国内监管制度有效衔接,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出口食品直通放行。

专栏5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5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一)健全进出口食品安全制度规范。修订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优化和规范进出口食品安全多双边协议,完善签订机制。

(二)优化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全面实施输华食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评估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制度。对大宗、重点输华食品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管理体系回顾性检查实现全覆盖。建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完善出口食品境外通报问题处置协调机制。

(三)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数据库,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年度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优化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置能力。

(四)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格局。有效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深化进出口食品安全跨境检查执法协作和官方监管结果互认。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风险监测点、风险评估中心、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作用,科学开展风险评估,精准确定风险类型,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和快速反应措施。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规范。完善法检目录和检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多样化、差异化的合格评定方式,有序推进检验结果采信,建立采信机构目录管理制度。加强进口能源、再生资源等大宗商品以及重点敏感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等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清风行动”,推动建立跨国境打假执法协作和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专栏6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6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一)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和风险评估中心作用,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提升风险监测精准度和有效性,科学评估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完善分级分类预警制度和一体化快速反应措施。  

(二)优化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    建立基于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科学运用多种合格评定模式的进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机制。动态调整法检目录。深化进口大宗商品、危险化学品、机电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强化进口再生资源等重点敏感商品检验监管。对已取得质量安全准入资质的进口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强制性认证产品(CCC)等实施大验证监管制度。建立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三)提升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基础能力。    优化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全面汇聚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信息,建成覆盖安全、卫生、健康、环保要素的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项目数据库。强化危险货物及其包装检验监管岗位资质管理,提升危险货物及其包装检验监管能力。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建立适应国家战略的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区域风险防控协作机制和进出境管控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风险分析研判体系和风险处置体系。强化风险情报驱动,构建海关风险情报网络,探索建立海关风险情报国际对接机制。巩固海关内外部风险联合防控机制,深化风险研判、稽核查、打击走私的协同联动,优化重大查发现场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建立口岸安全风险布控中心,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专栏7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7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工程

(一)强化一体化风险防控。  整合公共卫生、生物安全、进出口食品安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形成海关统一的风险防控规则体系,促进全领域风险防控深度融合。推进货物、寄递、旅检、边民互市、特殊监管区域等风险防控全覆盖。加强进口目的地检验、出口前监管等风险防控,促进风险防控在海关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有效贯通。  

(二)开展以供应链为单元的风险防控。  延伸风险防控链条,将风险信息情报收集向境内外源头、途中运输、港口码头等全供应链拓展,建立供应链风险分析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手段,制定科学风险防控策略。  

(三)推进风险防控区域协作。  推动建立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协作机制,强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对区域重大风险进行整体测量、精准评估和统筹处置。  

(四)建立风险情报信息网。  选择条件成熟、人才富集、具备区位优势的海关,探索建设若干跨区域专项情报信息工作站,分领域、分渠道有针对性开展情报收集。  (五)强化系统集成保障。  建立健全风险作业、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控作战指挥、大数据管理监控等系统,实现与各业务系统的高效对接,提升风险自动甄别与预警能力,搭建跨关区、跨领域风险一体管控信息化平台。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探索建立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监管为手段,通过政策叠加、制度创新、机制优化,对高端制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实施整体监管、全程保税、便利流转,提升高端制造全球竞争力。拓宽保税政策范围,支持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保税检测,支持扩大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领域。创新保税监管模式,促进产业链内保税料件自由流转,促进区内区外联动。发挥保税政策优势,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设立全球供应仓与枢纽。支持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服务国家种业发展。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机制,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信息共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维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

专栏8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8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加强对国际贸易中侵权违法态势的综合研判,根据不同运输渠道、不同贸易形态下侵权违法特征,组织开展靶向性执法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开展集中整治,有效遏制进出口环节侵权高发态势。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和执法子系统。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增强对侵权线索的发现、收集、甄别能力,开展风险联合研判与风险布控,通过制定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侵权货物的精准打击。  

(三)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加强内外协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宣传引导,积极培育企业维权意识,提升企业维权能力,促进企业便利维权。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利用国际海关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保护提供支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海关博物馆以及青岛、义乌、厦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展厅的作用。  

(四)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全面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国际事务,扎实推进多双边国际协议落实。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合作,与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开展数据交换、案件信息共享、立法及执法实践交流等合作,完善打击跨境侵权违法活动的国际网络。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支持优质产品进口,加强对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重点农产品进口,促进供给多元化。支持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对国家战略性重点产业链实施专项扶持,落实相关减免税政策,支持扩大重点产业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积极吸引海外中高端消费回流。支持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推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用、服务能力与效能。完善与国际海关间行政互助协查机制。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更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生产的内销商品,探索实施特殊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便利化措施。

专栏9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9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则研究与应用。  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WTO)及自由贸易协定等多双边框架下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则的研究应用,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组织的国际标准研究,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评估、趋势预判、监测预警、通报评议、交涉应对等相关基础支撑技术研究,提升运用规则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集群,强化政企联合应对。建立涵盖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以及主要贸易伙伴、重点敏感产业、关键准入要求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数据库,打造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信息平台。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精准服务能力建设。  建立面向政府和企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精准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评估精准度。加强对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要敏感技术法规标准的跟踪、研究、评议和预警,建立多维度多层级培训和宣传机制。建立国外技术壁垒交涉应对重点企业数据库,增强企业运用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企业吸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包含的先进技术,提升合规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与贸易伙伴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上的协调与互认,合作化解技术壁垒。建立一支涵盖多语言、多业务领域、多层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骨干队伍,重点培养主任骨干50名左右。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建设平安口岸,完善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工作机制,提升口岸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效能口岸,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智慧口岸,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推进国际间互联互通。建设法治口岸,健全完善口岸管理制度,提升口岸管理法治化水平。建设绿色口岸,推动口岸高效可持续运行,实现口岸资源集约利用、投入产出最优、设施共享共用。

专栏10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程

专栏10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程

(一)深化单一窗口政务服务功能。  推动口岸和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办理,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进出口环节涉及的监管证件和检验检疫证书原则上都通过单一窗口一口受理,推动实现企业在线缴费、自主打印证件等,其他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办理事项实现应上尽上。  

(二)拓展单一窗口覆盖面。  依托单一窗口基础架构,将单一窗口功能逐步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打造一站式贸易服务平台和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推动形成良好贸易服务生态。  

(三)推进单一窗口国际联通。  拓宽联接共享,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单一窗口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成为我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联接贸易、物流、金融和基础设施等,驱动贸易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四)夯实单一窗口信息化基础。  推进数据协调、简化和标准化工作,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单一窗口性能优越、信息安全可信、流程公开透明。加强电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维服务体系,提高平台稳定性,全年系统整体可用性达99.9%以上。基于电子口岸、单一窗口数据交换体系和统一标准规范,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数据交换共享。建设全国口岸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全国口岸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完善海关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将信用管理嵌入海关监管全过程,强化结果应用,优化系统建设,构建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新型海关监管机制。创新稽核查工作模式,推行“互联网+稽核查”。统筹开展涉税、涉检领域稽查,加强对检验检疫违法违规问题的贸易调查和风险研判,开展检验检疫领域专项稽查,拓展稽查广度深度。优化海关核查管理制度,完善第三方协助核查工作机制,建立第三方结果采信制度、守法优质企业自查结果认可制度。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健全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管理机制,完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规范外贸综合服务和市场采购监管,促进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推行和完善主动披露制度,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守法自律。

专栏11海关稽查核查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11海关稽查核查能力提升工程

(一)创新稽核查工作模式。  加强互联网+稽核查系统应用,扩大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或仓储管理系统(WMS)联网应用企业数量,健全智能监控分析模型,强化对企业后续监控分析,积极开展网上稽查。将第三方协助稽查拓展至检验检疫领域,提升稽查整体效能。  

(二)深入开展专项稽查行动。  强化对洋垃圾、濒危动植物、野生动物等非法入境行为的稽查,加大涉税、涉检领域专项稽查力度。  

(三)建立健全海关核查工作体系。  健全海关核查管理制度,推进分类核查改革,完善标准化作业内容,健全联系配合机制,构建权责明晰、统一规范、协同高效的海关核查工作体系。  

(四)推行主动披露制度。  优化主动披露制度规范,引导企业主动如实向海关报告发现问题,探索将主动披露适用范围扩大到检验检疫领域,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守法自律。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试验田作用,优先在海关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监管模式和科技手段上改革创新,并做好成熟经验的复制推广。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收获项目建设,探索海关监管模式集成创新。科学规划综合保税区布局,完善管理制度,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优势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统筹发展。

专栏12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工程

专栏12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工程

(一)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做好全岛封关运作海关相关工作。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实施一企一账”“一人一码管理,创新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安全准入、税收征管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推动二级监控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建设一流国际旅行保健中心。  

(二)促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  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三)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  将海关改革项目优先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差异化创新。推动跨部门联合创新,积极开展系统集成制度创新,加大复制推广力度。  

(四)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支持综合保税区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功能,科学合理布局,强化综合保税区事中事后监督。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五)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统筹发展。  新设综合保税区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互依托开展规划选址。发挥政策比较优势,合理安排区内外产业布局。大力开展集成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调查分析研究,以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服务党中央决策。依托真实、客观、准确的数据,开展有立场、有方向、有质量的研究,为国家宏观经济治理提供高质量决策建议。做好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政策研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整体运行的政策研究合力。加强与外部智库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的政策研究合作机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深化贸易数据、业务数据和其他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完善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工作机制,健全宏观经济分析研究、业务分析研究、统计新闻发布等工作机制。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坚持依法统计、科学统计,加快推进统计作业流程再造,不断完善统计制度方法。探索构建具有中国海关特色、准确反映国际国内经贸发展趋势的指数体系,建设覆盖海关业务全链条的业务统计系统。提升统计调查能力,推动行政记录统计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有效衔接,拓宽统计数据源。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建立全国海关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中心,构建业务数据安全与管理体系,规范数据对外交换,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专栏13海关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

专栏13海关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

(一)统筹推进智库建设。  科学界定各类智库功能定位,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智库布局,到2025年重点建成2-3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关特色高端智库实体。对标国家高端智库入选条件,推荐符合条件的海关单位申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二)优化智库运行机制。  加强对海关特色高端智库建设组织领导,推进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保障和管理制度,优化完善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和海关政策评估制度,实施研究课题项目化管理,创新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建设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建立与外部智库交流合作机制。  

(三)提升智库研究力量。  加强海关特色高端智库人才培养,培育若干名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领军人才。探索构建智库旋转门机制,推动行政机关和智库之间、海关内部与外部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吸纳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外部专家学者。按照国家规定,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面向重点应用需求,突破基础研究瓶颈,加大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推动集成示范全链条设计,按照一体化思路组织实施,攻克关键难题,建设国门安全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门安全总体防控科研能力和水平。围绕国门生物安全,加强新发和烈性传染病国境阻断技术研究与储备,完善早期预警、实时监测、远程鉴定、快速检测、应急处置技术研发与应用。针对输入或潜在重大动物疫病、植物疫情、外来入侵物种等,开展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关键性检测、预警和监控追踪技术研究。加强商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优化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手段。以“境外、口岸、后监管”环节为场景,开展技术平台构建、境外风险监测、口岸风险监测以及进出口企业管理与稽核查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优化海关查验作业,升级单兵查验系统和设备,实现海关监管更加智能、精准、高效。

专栏14单兵查验优化升级工程

专栏14单兵查验优化升级工程

(一)更新换代单兵查验设备。  升级单兵查验设备,统筹检验检疫业务对现场查验设备需求,以便捷实用管用为原则升级换代现有单兵设备,拓展单兵查验设备应用领域,为现场查验关员减负。  

(二)研发应用新型单兵查验设备。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要求,研发应用AR智能眼镜等装备,推广非接触式查验。丰富设备功能,加快实现专家远程指导,不断提高查验效能。  

(三)优化移动查验作业应用。  将重点检疫人员信息、有害生物和外来入侵物种图谱等实时植入单兵作业应用,实现移动查验作业系统对检验检疫业务现场查验的全覆盖。加强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探索新智能化手段在监管点的应用。深化互联网+单兵作业在查验流程中的应用,服务现场查验去繁就简。探索完善既符合法律法规又与移动查验作业实际相适应的新型查验制度机制。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汇聚多形态数据资源,形成海关大数据湖,为海关数据治理提供基础支撑。构筑集专家经验与业务知识为一体的知识计算新引擎,建设海关特色知识图谱,打通从数据到知识再到智慧的能力提升通道。探索构建与业务实体运行良性互动的数字镜像,以大数据驱动风险防控、通关监管、税收征管、检验检疫等海关主要业务运行,建设大数据安全体系,形成大数据智能应用生态,提升大数据辅助治理能力。

专栏15大数据海关应用提升工程

专栏15大数据海关应用提升工程

(一)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  以海关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构建新一代海关云计算平台、海关网络体系、边缘计算和移动终端数据接口设备、大数据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等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物理环境独立云平台生产环境、仿真环境、开发环境,扩大图形处理器(GPU)计算资源。  

(二)加强海关大数据管理。  梳理汇聚海关内外部数据,提供多类型的实时智能数据服务。建设企业、人员、货物、物品、行为、运输工具、案件、事件等模型主题库。整合数据开发和治理流程,推进共性数据融合加工。在实施数据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海关数据全域融合。  

(三)完善海关大数据应用。  建立知识库、模型库、智能标签库和知识图谱,建设海关特色知识图谱,提升大数据海关应用智能化水平。构建外贸形势评估、宏观战略决策、全球突发性事件决策等模型,实现全景可视化、智能化、智慧化作业。采用基础平台+应用场景模式,建设主题库和大数据应用模型矩阵。建立海关大数据模型管控体系。  

(四)建设大数据安全体系。  以海关数据为核心资产,围绕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按照数据分类分级要求,制定数据唯一标识、数据动态维护、数据责任确权、数据授权审批、数据安全共享、数据安全销毁等管理规范,通过敏感数据识别、数据加密和脱敏、数字水印、数据血缘追踪等技术,实现对数据使用和共享的安全状况可视、可知、可管、可溯和可预警。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优化调整海关实验室规划布局。依托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按专业领域遴选推进署级中心实验室建设,引领海关各专业领域实验室发展。加强海关实验室分级建设与管理,结合口岸业务分布情况,加强动态调整,推动区域优化,持续完善海关实验室技术体系。建设推广海关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海关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发挥实验室对海关直属院校人才培养的支持作用。加强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按专业领域推进海关基准实验室建设,发挥其科研带头作用。
专栏16海关实验室技术支撑工程

专栏16海关实验室技术支撑工程

(一)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聚焦国门生物安全执法把关技术保障需要,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规划建设。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建设,满足实验室环境要求。加强传染病防控、动植物检疫、外来入侵物种鉴定、物种资源保护、食品安全等专业领域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验室环境设施,加强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实验室技术保障水平。  

(二)完善实验室规划布局。  优化海关实验室规划布局,重点推进署级中心实验室建设,引领本专业领域海关实验室发展。推进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专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技术联盟作用,加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落实生物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实验室建设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明确海关实验室分级管理要求,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  

(四)加快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完善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设施,整合集中实验室和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资源,建设境外传染病样本库和生物信息库,初步建立种质、菌(毒)种等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体系,为技术研究攻坚和基础资源储备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开展货物监管物联网装备、大宗散货在线监测等口岸监管装备的智慧远程监管技术研究。开展入境固体废物快速鉴别、危化品现场快速筛查、走私物品快速查验、智能查验机器人、新一代口岸集装箱核生化爆监测、检疫生物雷达、车辆底盘查验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监管装备研发。拓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海关建设中的应用途径,强化实用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实现科技装备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加快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吸收、推广运用,实现口岸监管装备的联网集成、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持续优化机检设备智能审图。

专栏17强化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工程

专栏17强化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工程

(一)推广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应用。  加大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尖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推进全链条商品管控,保障源头可溯、去向可循、状态可控,实现无人式、智能化、泛在化、实时化远程管理,探索新智能化手段在监管点的应用。  

(二)加大5G等网络技术应用。  利用5G“超高速、多点同时连接、超低延迟技术特性,实现超高分辨率影像发送等大量数据同时多方交换,快捷、便利、准确、实时地在多个地点间进行通信。  

(三)扩大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感知技术使用。  整合影像识别、辐射检测、智能感知、智慧视频等技术应用,推进监管前置管理。将无人机等技术装备或新技术手段应用于进出口监管查验、打击走私等工作,加大机器人对核物资、危化品、放射性超标等有害物品监管查验,建立覆盖口岸的智能监测系统。  

(四)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研究应用。  推进生物识别技术创新应用,提高旅客出入境信息匹配的准确性。扩大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全面提升对出入境人员以及进出海关监管场所人员的识别能力。  

(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人工智能(AI)、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海关建设中的应用,加强海关监管智能化技术研发,构建国门生物安全技术体系,推进口岸传染病防控技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口岸动植物检疫技术研发应用,开展国际贸易保障技术研究。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推进基础设施、海关管理、海关监管的智能化,以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判别为主要手段,深化“智慧海关”建设。丰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边境监管手段、各边境部门协同监管、跨境合作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风险联防联控,推动“智能边境”建设。利用新签或修订合作文件推介“三智”理念,重点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机制性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提倡海关网络的智能互联、海关治理的智能对接、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合作,推动“智享联通”建设。加快推动与中东欧国家海关开展“三智”合作试点,积极推动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中欧陆海快线沿线国家通关协调咨询点。

专栏18全面推进“三智”建设和合作工程

专栏18全面推进三智建设和合作工程

(一)加强三智理念的深入研究。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智海关贸易安全理念丰富内涵,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率先探索同中东欧国家海关开展三智合作试点。  

(二)加强智慧海关建设。  依托与170个国家和地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关系,将智能卡口、智慧旅检、智能审图、产品信息溯源平台、人脸识别、智能单兵、无人机、机器人等我国海关先进经验融入合作项目,推进智慧海关经验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智能边境建设。  深化国门安全合作。推动点对点”“点对网”“网对网等互联互通,建立风险信息特别是重点商品信息互换机制和合作防控机制。建立电子证书联网核查机制,对进口产品检验检疫证书实现电子数据实时查询和真伪比对。  

(四)加强智享联通建设。  结合世界海关组织(WCO)执法等有关网络建设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推动建立国际供应链预警体系。深化与重点国家海关在保障供应链安全与便利领域的合作,商签合作文件,贡献海关合作成果。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海关一带一路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中国海关多双边信息交换。  

(五)推动三智上升为国际海关最佳实践。  围绕货物快速通关、边境监管结果互认、贸易统计数据比对分析等共同需求推进边境智能化合作,同时固化双边和区域三智合作成果。推进三智与世界海关组织(WCO)战略对接,合作设立示范落地项目。在国际海关界积极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提升三智国际影响力。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大力实施人才强关,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为保障,切实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改进完善海关专家制度,重点培育海关特色智库人才、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开发急需紧缺人才,补充引进国门安全监管领域专业执法人才,扩大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储备,科学布局法治人才梯队。统筹培养重点领域人才,大力推进综合管理人才、行政执法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成长路径。

专栏19海关人才发展工程

专栏19海关人才发展工程

(一)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海关专家人才培养工程,分专业领域培养首席专家30名、一级专家150名,建立10000人以上的专家人才库;实施特色智库人才开发工程,培养储备各类智库人才约200名;实施科技领军人才提升工程,引进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2名,培养具备冲击两院院士条件的科技领军人才2-3名,建好建强8-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引进50名以上博士后人员。  

(二)大力开发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专业岗位执法人才补充工程,培养或引进具有专业背景、专业技能的急需紧缺人才3000人;实施国际合作人才储备工程,完善覆盖各语种、海关各专业的海关外事工作骨干库,入库人才达到1000名;实施法治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培养150名左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队伍。  

(三)统筹培养重点领域人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持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实施青年英才培养选拔工程,既考虑今后5年需要,又着眼今后10年乃至更长远发展,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青年英才队伍;实施边关人才支持保障工程,选派干部援藏援疆不少于30人,推荐博士服务团成员不少于10人,选派干部参与西革老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不少于200人,组织东西部互派业务骨干交流锻炼不少于300人。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贯穿始终、覆盖全面,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在海关业务改革和队伍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以素质培养为中心,完善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的培训对象体系,构建务实高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坚强有力的培训保障体系,着力构筑、完善、提升海关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

专栏20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程

专栏20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程

(一)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23年到党校、干部学院和经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至少接受1次系统理论教育,5年内累计不少于2个月。  

(二)完善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体系。大力开展政治训练、专业训练和执法训练,建立完善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内容体系,评选署级好课程”50个、好教材”50套。  

(三)建立分级分类的培训对象体系。分类分级开展党的理论教育、专业能力培训,每年组织党政主要负责人、各级领导干部、职级公务员、新考录公务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参加专题培训。  

(四)构建务实高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体系。根据业务发展和干部队伍需求制定年度培训方案,统筹运用集中调训、网络培训、实操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丰富拓展其他形式培训,创新培训方法。  

(五)健全科学规范的培训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需求调研、培训管理、评价评估、理论研究等培训工作制度,推进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提升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六)建设坚强有力的培训保障体系。建设一批署级实训基地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培养500名署级兼职教师,深化师资、教材、需求、评估等信息化管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保障。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咖啡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省 瑞幸咖啡门店数断崖式第一

我国咖啡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省 瑞幸咖啡门店数断崖式第一

咖啡是一种由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而成的饮料。咖啡豆实际上是咖啡树果实内的果仁,经过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后,可以配合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成咖啡。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纯净饮用水行业呈“一超多强” 竞争格局 其中农夫山泉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我国纯净饮用水行业呈“一超多强” 竞争格局 其中农夫山泉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纯净饮用水是一种经过处理和过滤的水,以确保其中没有杂质、污染物和细菌。它是一种安全和健康的饮用选择,适合人们日常的饮水需求。

2024年05月06日
我国功能性糖醇行业:山梨醇为是最大细分种类 山东天力药业产量占比最大

我国功能性糖醇行业:山梨醇为是最大细分种类 山东天力药业产量占比最大

从市场占比来看,我国功能性糖醇占比最高的是山东天力药业,市场占比为37.76%;其次是罗盖特(中国),市场占比为14.25%;第三是肇庆焕发生物,市场占比为13.32%。

2024年04月26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竞争壁垒较弱 多家企业跨界入局下赛道愈发拥挤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竞争壁垒较弱 多家企业跨界入局下赛道愈发拥挤

功能饮料是一类特殊设计的饮品,主要通过调整其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功能饮料通常包含电解质如钾、钠、钙、镁等,以及维生素、氨基酸、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能被身体迅速吸收,有助于补充因运动或其他活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2024年04月18日
我国咖啡行业:现磨咖啡为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细分赛道 瑞幸咖啡市占率最高

我国咖啡行业:现磨咖啡为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细分赛道 瑞幸咖啡市占率最高

咖啡主要分为括现磨咖啡、 速溶咖啡和咖啡饮料三种,其中现磨咖啡成为当前现制饮品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在整体咖啡市场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达到了876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

2024年03月28日
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四家现制茶饮品牌相继申请上市 各企业正积极下沉市场

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四家现制茶饮品牌相继申请上市 各企业正积极下沉市场

从企业招股说明书来看,在从2021到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和古茗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为增长趋势。其中在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最高,分别为153.93亿元和24.53亿元,而茶百道已经公布了2023年整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情况,分别为57.04亿元和11.5亿元。

2024年03月25日
我国含乳饮料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业绩上升 均瑶健康营收同比增长104.31%

我国含乳饮料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业绩上升 均瑶健康营收同比增长104.31%

从企业业绩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均瑶健康营业收入为13.56亿元,同比增长104.31%,归母净利润为8251.50万元,同比增长4.57%;李子园营业收入为10.69亿元,同比增长0.72%,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21.87%;

2024年03月04日
我国低温酸奶行业相关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新乳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78%

我国低温酸奶行业相关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新乳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78%

从企业业绩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营业收入为206.64亿元,同比下降3.37%,归母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2.67%;伊利股份营业收入为974.04亿元,同比增长3.77%,归母净利润为93.80亿元,同比增长16.36%;新乳业营业收入为81.94亿元,同比增长9.55%,归母净利润为3.81亿元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